水培:趋势还是未来?

水培:趋势还是未来?

水培是一种结合水产养殖(养鱼)和水栽培(植物无土栽培)的生物集成系统。一种生物系统的废物可作为第二种生物系统的养分。鱼的排泄物为植物提供了有机食物来源,植物则为鱼类过滤水。硝化细菌在这一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。这些细菌将系统的副产品分解成亚硝酸盐,随后再分解成硝酸盐。硝酸盐是植物吸收并用以生长的氮的形式。水培是一种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完全可持续的生产系统。水培系统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生产食物,不受任何规模或预算限制,可以在户外、室内、温室,甚至是客厅。

最常见的植物-鱼类组合是莴苣-罗非鱼。由于以下特点,罗非鱼成为全球水培系统中最受欢迎的物种。它们是淡水物种,能耐受极端温度(14-36°),并能抵抗多种寄生虫和病原体,但若要确保良好的生长速率,则要求无寄生虫环境和最佳温度范围(27–30°C)。此外,罗非鱼是杂食动物,这意味着植物和动物饲料均可。同时,它也是少数能够高密度养殖的物种之一,雄性在低密度下具有攻击性,因此需要在生长池中保持高密度。另一方面,莴苣是一种多叶作物,得益于水培系统水中较高的氮含量。莴苣在水培系统的低磷、低钾条件下生长旺盛,种植40-50天后可以开始收获,且容易保持持续生产。Rahmatullah等人(2010)认为罗非鱼的最佳密度为106鱼/立方米,从而使其生长速度、饲料转化率、成活率和产量均最佳。但每个养殖场的最佳放养密度以及鱼类-植物的最终产量取决于不同的因素,鱼类数量影响植物生产,另一个限制因素是空间可用性。因此养殖者应该根据养殖场的大小估计鱼类的最大数量和植物产量。

但水培究竟是一种外行的新趋势还是综合鱼类养殖业的未来?各种实验和/或经济研究的普遍结论是,水产养殖场有利可图,且经济可行。引进水培技术可以使农民的收入来源多样化,节约净水和肥料成本,并提高鱼类和植物的产量。每种养殖场规模都能获得积极的经济效益,但大规模的效益比小规模的高。与其他更传统的养殖方式相比,水培的缺点在于投资和运营成本更高,产量更低。农民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,经济效益易受零售价格的影响。但有一些技巧可以潜在地克服这些挑战。首先,从栽培者角度出发,做好财务规划和风险管理十分必要。其次,需要关注消费者对水培产品有机性的认识,及其为附加值支付更多费用的意愿。最后,如果栽培者将罗非鱼与医用大麻等更有价值的植物的生产结合起来,经济效益将显著提高。加拿大已有一家公司在水培系统中生产医用大麻,公司所有者估计,持续扩大后的年产量可达1.5万至2万公斤,仅来自大麻销售的年收入就将达140470.66欧元(7.02 €/gr)。

 
Share in:

订阅我们的报纸

我们是社会性的

跟随我们社会化媒体渠道,获取最新的罗非市场信息公告